4月12日,在叶县仙台镇西马庄村脱贫户潘小龙家中,“咕咕咕”的鸽叫声此起彼伏。“信鸽最爱吃玉米、豌豆、小麦等,每年饲料成本大概要花费三万余元。”潘小龙在一旁检查信鸽的生长状态。
潘小龙今年30岁,全家有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小孩。由于母亲2014年在家里摔倒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行动不便不能劳作,潘小龙只能辞掉工作靠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在当年被纳入贫困户行列。
穷则思变。面对家庭的困境,潘小龙一直想靠家乡的良好生态环境走出贫困的阴霾。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信鸽蛋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市场行情好,养殖成本也不高,相比卖鸽肉,更加节省成本,便决定转变传统发展思路,以销售鸽蛋为主,销售肉鸽为辅。
2014年3月,潘小龙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他坚持“走出去”到大型养鸽基地观摩学习,闲暇时候便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自学养殖,从养鸽到孵化信鸽的方法事无巨细,很快就掌握了饲料搭配、疾病防治、孵化等一整套养鸽技术。
2014年4月,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2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利用自家楼上闲置空间搭建鸽棚、添置鸽笼,从舞钢引进400对信鸽,摸索走上了养鸽路。
“养信鸽哪有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赔本。”回忆起养殖初期的一场“鸽瘟”,潘小龙记忆犹新。因为不懂饲养技术,缺乏经验,200多只信鸽相继死去。
潘小龙介绍说,当时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却无计可施,自己只能最后一搏,他带着信鸽四处化验,专门去兽医店了解情况,学习防治、配药,从饮水到喷雾、打针防疫,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并坚持每50天进行一次防疫。
渐渐地,各种难题迎刃而解,加上信鸽繁殖快,每45天就能生产一对,一年生产8窝,鸽棚开始步入正轨。
“养信鸽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春季要预防拉肚子,夏季要注意呼吸道和肠道病毒。”现在的潘小龙谈起蛋鸽养殖头头是道,他说,虽然损失了资金,但也掌握了养殖技术,现在养起来得心应手,养殖之路也越走越顺。靠着鸽生蛋、蛋生鸽的生产模式,潘小龙家在2015年脱贫。
“我们生产出来鸽蛋和信鸽原生态、无公害,深受人们喜爱,供不应求。”潘小龙说,鸽蛋每个月能产出5颗,以3元一颗的价格销往上海、温州等地,养殖三年后信鸽产蛋量会逐渐递减,会以30元一只的价格统一销往外地,乳鸽则多销往叶县县城。
如今,潘小龙已喂养蛋鸽1000多对,最多时1200多对,年收入可达6万元。下一步,潘小龙还打算扩大养殖规模,筹划养殖合作社,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使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