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公棚赛鸽

信鸽送信原理

  每拍一部古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就必会有一只鸽子出现。

  “飞鸽传书”,仿佛已成古装剧的必备戏码。这些信鸽,演技有时候比演员还要了得。脚上缠着装信的小竹管,它们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落到收信者的手中。

  影视剧中的信鸽

  获得情报后,收信人还能继续往小竹管内放入新的信件,再次放飞鸽子将情报传递回去。

  这一来一回的,完全实现了沟通无障碍。

  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这一来一回的飞鸽传书简直就是神器。

  那么古代的“飞鸽传书”,真的能做到电视剧的这个水平吗?

  确实,在古代鸽子可以用于传递重要情报。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就有利用驯化野鸽来传送紧急消息的记载了。而我国古代,也有不少利用鸽子传递战报的记载。

  只是在某些电视剧中,常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飞鸽传书,也远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神乎其技。

  许多动物,本身就有认路回家的本领,这也叫做归巢性。

  虽然远离其住处或产卵、育儿的巢穴,但它们却能记住这些地方的位置,并具有归返能力。

  例如蜜蜂和蚂蚁等群集性昆虫,可回到出生地产卵的鲑、鳟等鱼类。

  而在动物界,家鸽的归巢能力又是公认的出色。即便被送到很远的地方,它们依然知道自己常居的巢穴,然后再千里跋涉回来。

  此外,它们还是飞行能力强悍的鸟类,又快又稳,以80km/h的速度飞上几个小时都不带歇息的。用它们来传递信息再好不过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鸽子的归巢性是单程的。也就是说,想用它来送信,永远只能往一个方向。

  例如,某人在A地饲养有一群信鸽。到需要出远门执行某些重要任务时,他就可以用鸽笼带上几只信鸽。

  等到达目的地B之后,若重要信息需要传递则可以释放鸽子。那么携带着信件的鸽子,自然就会飞回到A地。

  飞鸽传书,到这里就已经算完成了。

  它们不可能再返回B地,更无法实现多个地点之间的来回传递信息。

  而将士带出去的一批鸽子,也是用一只少一只。所以,更准确来说应该叫飞鸽回信,而不是传书。

  无论你把鸽子带到天涯海角,它最终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巢穴。

  所以在电视剧中收放自如,想去哪就去哪的鸽子,这个世界上恐怕是不存在的。

  而因为其单程性,现代的赛鸽也被描述“具有同一起跑点,却有千万个终点”的运动。

  想要获得一只会传递消息的信鸽,也需要多花心思。

  除了需要精心选育和科学饲养两种外,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将其归巢能力发挥到极致。只有具备上述条件,它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只合格的信鸽。

  当然,想要获得一只能在两地往返的信鸽,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训练的难度系数会比较高。

  白天在A地的鸽棚喂食它们,但是晚上不能让它在A地的鸽舍休息,只能让它们住进B地的鸽舍。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后,这样才能让鸽子形成往返于两地的习惯。

  只是因为训练成本比较高,放在古代也更难实现。养一只会往返两地的信鸽,还不如直接在两地各养一只信鸽,这样还更经济高效一些。

  而且在送信途中,信鸽还容易受到一些不可抗性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打猎等。

  就算是单程的信鸽,也不太常见。所以在古代传递军情,更加普遍的方式还是烽火和驿站,较为省时省力。

  虽然信鸽已有几千年历史,但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搞懂信鸽究竟靠什么认路。关于鸽子如何能从远方准确无误地归巢,至今尚众说纷纭,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

  主流的假说是鸽子两眼之间凸起的肉,有一块含铁丰富的磁性组织。这也称为“磁骨”,大小约为1平方毫米,能灵敏的感受地磁场作用力的方向和强弱的微小变化。

  除此之外,太阳可见度、天气、地形等都能影响到鸽子的归巢能力。这些问题,也是所有赛鸽爱好者最关心的。

  尽管不知其归巢性的原理,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帮人类出奇制胜。而在历史上,也总有鸽子的一方天地。

  大堡礁信鸽邮政的邮票

  1897年11月,“大堡礁信鸽邮政服务”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定期航空邮件服务了。而在此之前,大堡礁岛与大陆唯一的联系方式只有轮船,航班每周只有一轮。

  1894年,SSWairarapa号在大堡礁海岸失事,121人失去性命,成为新西兰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然而,这个消息整整花了3天的时间才传到了奥克兰大陆。

  SSWairarapa号的残骸

  于是,信鸽邮政服务顺利建立。

  在这之后,大堡礁岛与大陆的联系才变得更加密切和方便起来。

  每周一次的轮船,都会将一批“鸽子邮差”送到岛上。之后,它们的腿上就会被绑上各种信件再飞回大陆的鸽舍。

  鸽子的体重大约只有一磅,每次携带物品的重量不超过体重的10%。直到1908年,岛屿与大陆之间铺设第一条电报线路,这些鸽子邮差才正式退休。

  欧洲向来都是养鸽大户。现在我们仍能看到广场上的成群结队的鸽子,等待着人们的投食,信步闲庭。

  这些鸽子之所以可以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的“前辈”在战争中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即便有了电报,鸽子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仍缔造了许多传奇战地故事。

  欧洲被鸽子“欺负”的人

  “迪肯勋章”是授予动物的最高奖项,被称为动物界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在二战结束之后,联军共颁发了54枚迪肯勋章。而这54枚迪肯勋章中,就有32个枚颁发给了信鸽(还有18枚颁发给狗,3枚颁发给马,1枚给了猫),以表彰这些为赢得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另类英雄。

  首先,早年无线电存在着不少问题,昂贵、携带困难,且时常失灵。这个时候,信鸽也变成了发送情报的唯一方式,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

  而且,相比于无线电,信鸽被截获的概率还更低些,安全性更高。上了战场的鸽子,也有了个更贴切的名头,战鸽或军鸽。
信鸽送信原理

  二战期间紧跟战略后方的鸽舍车

  在战争期间,战鸽任务也比一般的信鸽更重,其训练的难度系数也大大地增加。

  经过千锤百炼,它们的适用范围会更广些,能实现异地至一定区域内移动鸽舍的飞回。

  在军队中饲养的鸽子,其鸽舍是可以跟随战略后方移动的。当然,移动的范围越大鸽子也越容易迷路。

  士兵或部队要到其他地方执行任务时,便会用小鸽笼装上一批鸽子。这样军队的总后方便能获得许多前线情报。

  一战期间,信鸽更是坦克部队联系后方的唯一手段

  但是,有战争就有伤害。

  在战火连天的情况下,谁都知道战场附近的鸽子身上携带着重要的情报。一只名为“The Mocker”的鸽子,在受伤前就成功地执行了52次任务,功勋显著。

  所以战鸽也成了敌军的重点攻击目标,经常会受伤甚至牺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海报,不准随意杀害战鸽,而英国是当时的战鸽大国

  有些军队还规定,“敌人可以不打,但敌方战鸽必须死”。毕竟有时候一条重要的情报,能随时救活好几百号士兵。

  一只名为Cher Ami(雪儿阿美,法语意为“亲爱的朋友”)的鸽子,就因战绩闻名于世,曾舍命救下了近200名年轻士兵。

  1918年10月3日,Charles Whittlesey少校和他的部队被困在敌人后方山坡上的一个小洼地。

  在这之前,他们的任务是与其他部队一起夺占德军阵地。岂料,Whittlesey少校所在的营是唯一突破了敌军防线的部队。

  在德军的重重包围下,自己的部队仅剩245人,没有食物且弹药奇缺。

  Charles Whittlesey少校

  不过,除了要躲避德军的追击以外,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盟友的误伤。因为美国炮兵也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位置,炮弹也在自己的阵地上开花。

  现在,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仅剩的几只战鸽了。连续释放的两只鸽子,都相继被德军打落,音讯全无。

  “我们的炮兵正在轰我们自己,看在上帝的份上,别打了”,第三封信的任务落到了Cher Ami的身上,要求己方停止炮击。

  她在25分钟内,就飞达了40公里外的鸽舍。依靠这一重要信息,她拯救了194名幸存者的生命。

  然而,Cher Ami却在半途中被德国击落,身负重伤。但让人吃惊的是,她居然忍着疼痛又飞了起来。

  指挥部的军官发现Cher Ami时,她的一条腿已经几乎被打碎,眼睛和翅膀都受伤了。还是医生给她做了应急的截肢手术,Cher Ami才活了下来。

  失去一条腿的Cher Ami

  当然,这也难改一个事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实用型信鸽只会越来越少。

  美军最后一支信鸽部队,早已于1957年被解散,而最后的官方信鸽通讯业务也于2004年在印度被取消。

  不过,人类可没有停止过饲养信鸽。它们也仍在小范围沿用。而现在的赛鸽运动,更是办得如火如荼,集结着一大批爱好者。

  显然,无论是在广场散步还是上竞技场,都比战场让人舒心。浴火奋战那么久,它们现在只想享受和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