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近日,厦门市文旅局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6名,至此,厦门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7名,其中,国家级13名、省级51名、市级113名。
新公布的66人里,有3名台胞引人关注,他们是蔡金安(诗词闽南方言吟诵)、卓圣翔(南音)和吴腾达(厦金宋江阵)。这是在厦台胞首次参评厦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厦门落实在厦台胞享受同等公共文化待遇政策的一个实质性举措。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等惠台措施以及《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中,都明确指出,支持引进台湾地区闽南文化相关人才,促进两岸携手共同传承闽南文化。一系列的措施和法规,让长期在厦门传承闽南文化的台胞看到了闽南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本期让我们认识这3位台胞,听听他们的非遗故事。
卓圣翔:南音与他相伴终身
卓圣翔
今年75岁的卓圣翔,最近经常在厦门、泉州两地奔波。原来,在泉州,卓圣翔正为“世界非遗南音曲库”录音项目的录制工作而忙碌。
除了录音,卓圣翔手上还有《福建南音全集》丛书的写作出版任务,这套丛书共10本,包括与台湾罗纯祯合作的《琵琶为伴且徐行——卓老师充满传奇色彩的南音之路》等7本,与其他南音弦友合作的《南音二弦演奏技法》等3本。笔耕不辍的卓圣翔表示,希望10本能在今年年底前写完,为南音艺术的传承提供他毕生积累下来的心得与体会。
卓圣翔生于南安县(现南安市),9岁时,他随堂兄来到厦门“集安堂”“锦华阁”,向两位老师学艺,一位是南音一代宗师纪经亩先生,另一位是人称“厚仙”和“南管先生”的白厚先生。从香港到菲律宾再到台湾,卓圣翔一直没有放弃南音的学习,艺术成就闻名遐迩,被誉为“琵琶圣手”,后来,卓圣翔在台湾创办了串门南乐团,也曾在高雄市几所中小学校开设青少年南音兴趣班。
1990年初,卓圣翔与大陆的南音同仁维持着密切交流与合作,组织台湾当地的南乐团来到闽南地区巡演。2004年12月,卓圣翔受邀担任福建南音网艺术指导,建设南音曲库、录制教学视频,此后多年间,他与厦门各大南音协会有往来,策划了多场两岸南音交流活动。
如今,卓圣翔还是翔安欧厝“南音泥土计划”的传习老师之一。当时为了给居民上课,卓圣翔特地提前留出一年的时间在大陆,跑遍新店镇调研摸底了一番,最后才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并于每周六和周日,带着两位老师一起在澳头超旷美术馆开班培训。培训班分上下午,上午面对未成年人,下午针对成年人。
蔡金安:两岸闽南语交流的“信鸽”
蔡金安
台湾安平文教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蔡金安被称为两岸闽南语交流的“信鸽”。十多年来,他无数次往返厦门与台湾,把唐诗宋词优美的文字与闽南语动听的旋律相结合,在两岸间推广闽南语。
今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蔡金安无法像往常一样自由往返两岸,但他在台湾仍坚持用“蔡氏吟诵法”录制古诗词,蔡金安说,他计划录制2200首诗词曲,用闽南方言为载体,发扬传承中华文化。
蔡金安在大学里读的是历史,曾是一名老师,后来辞职创业,开办一间出版社,出版文学丛书及小学与中学学生的辅助教材。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由台湾闽南语学者推动的闽南语文学营,深受闽南语丰富的音阶、优美的语言所感染。自此,他一头“钻”了进去,开始大力推广闽南语,出版教科书、文学书籍、杂志,并热衷于用古调吟唱闽南语诗词。
“在台湾,闽南语真正走进了课堂,成为学生的选修课,而在大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闽南语逐渐式微,出现乡音难觅的囧状。”2007年,蔡金安开始到厦门等地推广闽南语,他先是创作了500多首闽南语儿歌,后来又收集了唐诗300首,依平仄、押韵等进行编曲,创造出在两岸颇有名气的“蔡氏吟诵法”。
2008年,在蔡金安不断奔走和牵线搭桥下,首届由两岸合办的厦门市闽南文化夏令营开营,来自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专家轮番上阵授课。
在蔡金安看来,闽南语是闽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接下来他还将深入闽南其他地区继续传播闽南语,与当地闽南文化学者多交流、学习,共同推动闽南语走进课堂。
吴腾达:将闽台宋江阵文化发扬光大
吴腾达
位于翔安的闽台宋江阵博物馆,是全国首个专注宋江阵文化的博物馆,2015年开馆。来自台湾的吴腾达,就是当时参与规划该博物馆的设计者之一。他说,是这里良好的文化环境,吸引他前来寻根溯源,将闽台宋江阵文化发扬光大。
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吴腾达来厦门参加海峡两岸文博会,认识了翔安区宋江阵文化研究会会长林良菽,并应邀到翔安参观宋江阵表演。“宋江阵是从大陆传到台湾的,大陆的宋江阵比较注重武术的动作,而在台湾,宋江阵逐渐发展出更加丰富的仪式和阵法。”吴腾达说,他希望把这些改良带回大陆,为这项古老的文化增添更多神韵。
除了把台湾的宋江阵带进来,吴腾达也不遗余力地让大陆的阵头文化走出去,2010年起,吴腾达定期邀请翔安宋江阵队伍赴台湾参加两岸宋江阵交流大会。“2010年是第一次大陆的宋江阵到台湾表演,当时建议表演者画上特殊的脸谱、穿着戏服进行表演,这在台湾是比较少见的,特别吸引台湾观众。”
台湾的阵头文化发展繁盛,海峡的另一边,宋江阵也正在它的故乡重新萌芽,让吴腾达欣慰的是,宋江阵的成员不仅有老人,更有许多年轻人也抱着极大热情参与其中。吴腾达说,宋江阵不只是一种阵头形式,更是联结两岸的文化纽带,希望透过两岸宋江阵的交流,让彼此之间感情更好,并且可以继续发展下去,甚至走向全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