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已是十一月中,各地的秋赛不是结束也到了尾声,普遍的反映都是今年不好飞,同场比赛只要同会有一个鸽子归巢只要是一个有追求的赛鸽人都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下文是一位赛鸽前辈的夺冠心路历程,从赛鸽运动的种,养,训,汰,四个方面做论述,是我觉得很有分享价值的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用。
1996年春季,广陵区500公里比赛的1200多羽信鸽,于5月11日早晨7时15分放出。下午2时零5分,我的一羽江苏95-000463的灰黄、雄率先报到,荣获冠军,紧接着另一羽江苏95-000464的灰黄雄在2时31分报进,获亚军。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短程比赛中,能同时得到冠亚军,我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鸽友们在向我祝贺的同时,纷纷打听我的养鸽“秘诀”。
说实在话,在我十多年的养鸽经历中,真是毫无“秘诀”可言,有的只是艰辛探索留下的脚印和洒下的汗水,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靠的是平时。
种
我养鸽是从1984年开始的。起初,对种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钱花了不少,但弯路也走了不少,更令人心疼的是白白浪费了几年宝贵的时光。
87年初,我有幸认识了杨定远先生,自此我的养鸽走上了康庄大道。
杨先生在传授养鸽知识的同时,还毫无保留地支援鸽种。87年4月初,我从杨先生处得到几对蛋,其中出了一羽灰黄眼雄鸽,它身材匀称,耻骨紧闭,手感极佳,其父鸽是一羽86年出生的雨点白条花头鸽,母鸽是杨先生的哥哥杨定智先生从上海邬新铭处引进的放飞湟源鸽的下代,父母鸽的平辈和下代鸽都曾获得过超远程或千公里的好名次。
好种给我带来了生机。88年春,我用这羽灰雄鸽参加扬州郊区放飞千公里宝鸡,6天归巢获22名,89年参加扬州千公里西安比赛,途中受伤,拖着一只断翅膀19天归巢。该雄鸽吃苦耐劳的顽强毅力令人赞叹不己,与我熟悉的鸽友称其为“断膀子”。
还在88年春,我就用这羽刚满周岁的雄鸽与它的表姊妹雌鸽交配,出了3羽雄鸽,其中2羽89年与父鸽同放西安,均在6天左右归巢;
另一羽扬州88-8266的灰黄眼雄鸽,89年春放700公里第二天归巢,接着参加邗江县1500公里兰州比赛,获混合第4名,雄组亚军。
91年11月,扬州市信鸽协会组织首届信鸽品评活动,兰州亚军雄鸽力挫群雄,获1500公里以上距离往届组冠军。
从那以后,我确定以“断膀子”和“兰州亚军”父子为基础种鸽,又从杨定智先生处引进了上海陶德尧先生西宁16名的下代鸽,结果它们的下代在我处都有较好的表现,获得很多好名次。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我用“兰州亚军”与一灰雌鸽交配,出了一批小灰鸽,除了96年春季获广陵区500公里冠、亚军外,还获得扬州春季放飞兰州13名,湟源归巢,秋季参加市会500公里比赛获2、4名的好成绩。其能长能短,既有速度又有耐力的佳绩,一时在扬州鸽坛传为佳话,鸽友送了一个美称“将军灰”。
养
在我的业余生活中,有两大爱好,一是集邮,二是养鸽。集邮是个相对静态的活动,因而花费的时间及精力都不太多,所以我在养鸽方面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几年来,我在信鸽的日常管理中坚持了这样几点,
一是每日清扫鸽窝。我认为,清洁卫生状态与鸽子的身体素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保持鸽窝卫生,是养好鸽子的基本要求。
因此,无论刮风下雨或者严寒酷暑,我都坚持每天早晚清扫鸽窝,让鸽子生活在舒适卫生的环境之中。
二是坚持正常的喂养方法。我认为,鸽子的好习惯是在长期的饲养管理中形成的。
我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喂养方法上逐步形成了一些规律,如每天早晨6时将鸽子准时放出;饲料搭配的稻谷、荞子、玉米各占三成,另一成为菜籽、花生米等油料作物,平时适当喂些青菜;
每天早上喂全天饲料的一半,另一半晚上喂;每周至少给鸽子洗一次澡,冬天也是如此。
三是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鸽子吃的是五谷杂粮,难保不生疾病。
我自养鸽(尤其是下决心养好鸽子)后,只要有时间,每天都在鸽棚旁观察每羽鸽子的神态和它的吃食,拉屎情况,而且每天都要将每羽鸽子抓一抓,对出现异常现象的鸽子及时根据症状,分析病因,以便对症下药给予治疗。
对久治不愈的病鸽,无论其血统如何好,都一律淘汰。平时,我还根据季节变化和鸽子的生长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防治,如饮水加药物,洗澡水加碘酒,定期给鸽子驱虫和对鸽棚消毒等等。
说实话,上述事情许多鸽友都做过,甚至做得比我还好。
我的体会是,仅仅凭兴趣做一天、两天是不够的,贵在坚持不懈,能几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去做。
正因为我在这些方面投入了许多,也得到了回报,我养的鸽子一般很少生病,几乎羽羽精神饱满,身体健壮。看过我鸽子的朋友,都夸我鸽子养得好,有的以为我在饲料或在药物的运用方面有什么“绝招”,其实都很平常,仅仅是平时多下了些功夫而已。
训
我在平时与鸽友的交往中和在阅读赛鸽刊物中,逐步了解了训练具有促进信鸽体质、磨炼意志和提高飞速的作用,因而在训练信鸽方面动了不少脑筋。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我的鸽子基本是敞棚饲养,除了早晨开棚后可以强制飞行一段时间外,其余时间无从顾及。在这种条件下,我主要抓了两个方面,一是适应性训练;二是在比赛前用短距放飞来调节信鸽的状态。
每当赛季到来之前,我总要把鸽子关进小笼里,让它们在里面吃食、喝水,与其他鸽子相处,直到习惯为止,目的在于使它们适应实战的需要。
实践证明,经过这种训练的鸽子,经过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精神状态与身体素质都明显好于其他鸽子,比赛时有可能较好发挥水平。
我常常采取短距训放的方式,去弥补鸽子平时训练不够的缺陷,并以此作为调节赛鸽临战状态的手段。
我们单位有位职工的爱人,定点开扬州至金湖和盱眙的班车,每年比赛前和比赛期间,我常请他代放鸽子。
96年广陵区春季500公里是5月10日接鸽,9日上午,我将已放过数次100公里的鸽子,又放了一次60公里。结果在参加广陵区500公里比赛的4羽鸽子,两羽分获冠、亚军,另两羽当天全部归巢。
事后,熟悉了解这一情况的鸽友,有的怪我胆大,有的称赞我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这次训练。
当然,利用放飞训练来调节鸽子竞技状态,必须充分考虑鸽子的身体素质,掌握鸽子的性能,否则,盲目外训只会适得其反。
汰
我的鸽棚搭建在阳台上,面积较小,容纳鸽子数量有限,至多只能养30羽,为此,我确定了“宁少勿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结合实际,采用了严格淘汰的办法来控制养鸽数量。
淘汰的标准是:呕僵的幼鸽坚决淘汰,久治不愈的病鸽坚决淘汰,精神状态不好的坚决淘汰,反应迟钝的坚决淘汰,虽无病但体质不好的坚决淘汰,遗传走样的坚决淘汰,训练中表现不佳的坚决淘汰,不明底细的外来鸽坚决淘汰。
据统计,近几年我每年大约出15羽左右的小鸽,经过严格的淘汰,至多留六七羽。
对此,有些鸽友认为过于苛刻,甚至有些残酷,感到不可理解。但我认为,淘汰掉的鸽子,或许参赛能归巢,或许做种有价值,然而它们毕竟是有缺陷的(就是我淘汰的依据),相比之下,何不用自己最满意的鸽子去参赛留种呢,这样把握不是更大一些吗?
我采用严格淘汰的方法,既有效地控制了鸽子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养鸽的整体水平。
几年来,尤其是96年我之所以能用较少的鸽子取得较好的成绩,淘汰的作用功不可没。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在人们对信鸽归巢的机理尚未掌握的情况下,我的淘汰肯定有失误,但如果从尽量克服鸽子明显的缺点这一方面来说,它肯定是功大于过,利大于弊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