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公棚赛鸽

赛鸽训养中的迷惑行为有哪些(赛鸽的管理与调养)

 

鸽友在饲养和训赛信鸽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意想不到或者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赛鸽的奥秘。这些奥秘蕴含着多少神奇和莫测。我们只能从浅入深,从表到里进行逐步深入认识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训养赛鸽,参加竞赛中解除迷惑,达到取得好成绩的目的。下面,笔者就常见的为什么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如何看待归巢速度慢的问题。
在我们训赛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在放飞中不管训赛远近,总有个别赛鸽迟迟归巢的情况,有的放几十公里要飞几天甚至十几天,放四五百公里要飞几十天。对这些迟归鸽怎样认识呢?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对待。一方面要以此类鸽恋巢性,适应大自然环境能力强,躲避天敌和人为伤害的本领高等方面对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对迟迟不归巢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加以改良,利用优点,弥补不足,从而达到既有速度,归巢稳定的至佳效果。在实际运用中,此类鸽一般均有长距离优势,好多刊物上都对此类鸽进行过介绍,例如“拖拉机出超远程冠 军,迟归巢千公里摘冠”等等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所以,鸽友如果遇到此类鸽应引起重视,切莫错杀无辜,人为造成损失。

(二)扯翅鸽在竞赛中的影响。
在以往的竞赛中,经常遇到有些鸽友为了在比赛时信鸽有丰满的羽条,从而想争取优异成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鸽友提前将未破羽的羽条扯掉,促使提前长羽,从而避免在比赛时“换条”,大羽不齐,影响飞行速度的问题。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熟不知在扯羽的过程中,特别是三根边羽(破风羽)扯伤了肌肉。众所周知,破风羽长的地方实际上如同指尖,因固定羽毛的面积小,负荷大,飞行羽起着决定作用。如果人为扯伤肉体后,重新长出的羽毛在飞行中也会引起肌肉剧痛,所以造成不归或归巢速度慢的问题。
(三)游棚鸽对竞赛的影响。
信鸽游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刚出棚至三月龄期间幼鸽游棚比较普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幼鸽受惊吓而游棚,二是家飞中被鹞鹰追捕后慌不择路为其逃生而游棚,三是本身“座性”不好飞出后找不到巢棚而游棚。如何对待游棚鸽,有些鸽友捉到游棚鸽后留下饲养并参加竞赛,其结果多数一放就丢,只有少数在放飞中表现较好,但总的说来不尽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应搞懂幼鸽为什么要游棚?我认为,无论什么原因游棚,都是“座性”不好的表现,如果没有“座性”,即使没有游棚的在今后的竞赛中也不会有上乘的表现。特别是2-3月龄的幼鸽游棚。这类鸽子肯定不是好赛鸽,包括其父母,兄弟姐妹。
(四)鸽痘长在鼻上对今后竞赛的影响。
信鸽的鼻泡是辩别方向的重要部位,健康和正常的鼻泡是对一羽优异赛鸽必不可缺的部位。如果鼻泡不健全或受过伤害肯定会影响此鸽今后竞赛成绩。通过实践,凡是幼鸽时期鼻泡长过鸽痘的,此鸽在竞赛中不是不归巢就是归巢速度慢,千公里竞赛基本上是有去无回,为什么长过鸽痘的鼻泡对竞赛有如此大的影响呢?众所周知,促成信鸽归巢的导航部位,其中鼻泡也是重要的一个部位,信鸽的鼻泡是它遗传表现的一种特征,鼻泡鼻腔分布着能感知气流速度和辩别方位的神经末稍。鼻泡的张闭能调节呼吸功能。如果鼻泡受过伤害,造成辩别方向的能力迟钝,导致不归巢或归巢速度慢的问题。
(五)归巢鸽临棚为什么会产生盲区?
我们在信鸽竞赛中常常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例如,参加400公里竞赛,有些鸽飞离鸽棚200-300米后直接落在其它人的鸽棚上并进了他人的鸽棚;有时当赛鸽离棚还有几公里时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就是不肯再坚持几分钟而归巢。隔天一早即落棚顶,痛失好名次。这种现象是不是大家所说的“盲区”呢?我认为,赛鸽通过长距离定向飞行后,大慨归巢方向是正确的,但确定巢棚距离是“心中无数”的。如果赛鸽能判断出距离,那么就不会临棚还不归巢了。

(六)归巢鸽报到后为什么在离棚200米左右放出就飞失的问题。
鸽友中遇到过几次翻山鸽报到后放出不归巢的问题。鸽友带着迷惑问及此事,搞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几百公里都能归巢,难道几百米内放出为什么不归巢呢?其实,这个问题应该从赛鸽归巢的“条件反射”现象来解释。因为,在头一时间内放出后,赛鸽生理系统或者说生理部位同时作出相应反映,放出地与鸽棚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加之赛鸽本身要归巢的渴望而奋力朝着鸽棚方向疾飞,从而达到归巢目的。当赛鸽归巢后被主人立即捉住报到然后再放出,这种现象导致了赛鸽重新处于兴奋状态,重新放出后,赛鸽还错误认为又不知巢棚位置有多远,而奋力寻找,当赛鸽飞离巢棚位置很远后因体力消耗过大,要想修正方向重新归巢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赛鸽报到后尽量是带回鸽棚,不要报到后就放,避免损失。
(七)放过中长距归巢鸽为什么在几十公里内会飞失?
放过700、1000公里的归巢鸽,有的为什么在训放几十公里时飞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天气对其的影响。众所周知,天气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赛鸽是否归巢的关键,天气条件不好,可以说任何赛鸽都有不归巢的可能。二是赛鸽内在身体状况对归巢的影响。有的归巢信鸽通过中长距离长时间的飞翔,赛鸽的内在素质和飞翔部位受到一定的伤害,在休养期间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有些鸽友认为信鸽飞翔性能优良。错误地将此鸽作为争名次的主力上阵,这种受过内伤或者还没有得到很好休养的信鸽上阵,其结果非但飞不出好成绩。相反很有可能飞失。所以导致了鸽友认为中长距能归巢或取得好名次的赛鸽为什么复放近距离丢失的原因。
(八)哺喂单羽幼鸽与双羽幼鸽的结果对比。
好多鸽友认为哺喂一羽比双羽幼鸽的效果要好,理由是双亲鸽喂一羽,有充足的奶水和饲料,幼鸽能得到很好的喂养。但是,在哺喂过程中确发现,双亲鸽喂一羽的不一定有喂两羽幼鸽的效果好。(在保证饲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有两个明显的差别,一是喂单羽鸽双亲不是尽心尽力,幼鸽也不是奋力争食,这样导致幼鸽成天停留在不饱不饿,关饥半饱的状态中,在这样状态下,幼鸽的发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喂双羽幼鸽,双亲鸽为了觅到更多的食物而满足幼鸽的需要,不遗余力尽责尽职地获取食源后马上哺喂幼鸽。头一次哺喂结束又立即觅食准备二次哺喂,相反幼鸽为了争到食物而用尽全力声遏嘶底,要求大鸽哺喂。所以,从实践看来,哺喂双羽幼鸽的效果并不比单羽差。
(九)幼鸽该出笼时有意控制出笼时间对幼鸽发育的影响?
有的鸽友为了幼鸽出笼后不游棚,采取关养一段时间再让其出棚,目的是待幼鸽能熟悉自己的巢棚位置,从而避免减少游棚损失。实践看来,这种做法不利于幼鸽初飞训练,制约了幼鸽先熟悉环境和练习飞翔的能力。据自己的经验,如果将幼鸽关棚45-60天后再放出,其结果多数幼鸽缺乏应变能力,迟迟不敢与其它鸽飞翔,导致和影响了幼鸽的启蒙锻炼。众所周知,幼儿接受外境和模仿能力特别强,加强幼儿教育和正确引导的好坏决定其今后的能力发展的前提。幼鸽该出笼时不让出笼,实际上是制约了它的正常发育。如果硬性采取控制的办法,到后来虽然保留了幼鸽,但在以后的竞赛中不一定会得到至佳效果。要游棚的肯定不是好赛鸽,不游棚的无论多小也不会游棚。这是信鸽品系所决定的。
(十)同双亲哺育的幼鸽在放飞中出现一羽性能好,另一羽性能差的看法。
同双亲哺育的幼鸽在竞赛中表现不一的问题实际上是该双亲遗传不移定的结果。雌雄鸽相配,遗传基因变异是后代表现的关键。双亲鸽在繁育后代中,遗传基因向好的方面变异,其后代的表现就好,向坏的方面变异表现一般或者很不理想。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双亲鸽多数杂交鸽或者杂杂交鸽相配产生的结果。所以,我们做在好繁育信鸽后代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提纯复壮”工作,用血统纯正,遗传移定的双亲鸽繁育后代,从而达到遗传移定,性能优良的后代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