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003直女
偶尔获得竞翔冠军的鸽主靠的是时运,频繁获得冠军的鸽主,必有超乎一般的竞翔绝招。
这绝招各有奥妙,通常,鸽主是不轻易将此独门秘技示人的,类同猫儿不教老虎上树,得暗藏这关乎性命的绝活儿,不过,碰上豪爽的山东人高赐德先生,则另当别论。
虽然他自谦棚中信鸽乃“天落鸟系”,但明眼人一看一摸,都知晓其鸽质一流,外观上亦有特色。他的鸽子近年来在冀中冀南一带发挥优异,是颇有些名气的。
四月末,欣闻高先生又获其“不擅长”的500公里双料冠军,特趁“五一”节闲暇,专事拜访祝贺,一为看人,二为看鸽。
抵高府看过冠军鸽,话题自然转向如何培育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赛鸽。高先生一如既往,快人快语,有问必答,以下按交谈时录音稍加整理,愿与众鸽友共探讨。
笔者问:高先生,请就这羽冠军鸽,谈谈您的感受。
高先生答:我就事论事地说说。这羽冠军鸽你看见了,是只浅雨点桃花雌鸽。都说年轻鸽子飞短程速度快,我看年龄稍大点的,未必就明显变慢,关键是参赛时的素质、状态是否在巅峰。
跟大家分享一个设计不错的欧洲式飞舍
冠军鸽生于97年6月,快满2周岁了。种鸽年龄大小不必太计较,冠军鸽的母亲血统过硬,是我的“德利号”家庭代表鸽91-086311灰雄的亲妹妹,也是91年鸽,作出冠军鸽时已6岁。冠军鸽的父亲当时才一足岁。相差5岁。(此为关键点小雄配配老雌)
问:您是不是有意这样搞老少“差异配”?
答:詹森就是这么配的。
问:贵棚冠军鸽已出过20多羽了,各赛段前10名中,经常进入多羽,您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做法,或者说是经验?
答:告诉你也不怕有什么“危险”(笑),你们一般比较难做到。我们当地的鸽友经常问这种问题,我都据实回答,他们信服,但不易仿效。
问:您能跟我介绍一下吗?
答:鸽界行话:“种、养,训”是竞翔三要素,缺一不可,如今各地多种渠道引种交流。鸽种质量提高很快,名家大户都差不多,谁也难说比别人高一大截子。
养功方面水平也都普遍提高,这两年防疫、用药很普遍,保健砂都是花钱买袋装货,饮水加营养品,饲料精选精配多样化,应该说,“种”和“养”两项没有什么太大的文章可做了,还剩下一个“训”,训与不训,早训晚训,长训短训,我认为这里头学问很大。
二、三个月的幼鸽,我注意装笼运到5公里左右距离放飞,一训服笼,二训胆量,三训不同于家飞的那种飞姿,包括使用气囊的感觉等等。
这个时候距离远近不是主要的。今年春赛前,我自己认为参赛鸽状态调整的比往年要好,主要是在训练上下了大功夫。往年也搞赛前训,没有今年训的次数多。
问:除了次数多,还有什么别的变化?
答:一个是次数多,再就是过去我不大亲自参加,今年基本上都是我跟着去,离鸽会训放前两个月,我的私训就开始了。
第一站5公里,幼鸽,参赛鸽一同上笼,第二站15公里,第三站20公里,第四站60公里,第五站80公里,第六、七、八站都是120公里。
高辈份詹森红狐狸图片
问:是空距公里吗?
答:空距公里。间隔七天左右一次,因我时间比较充裕,不一定赶在周末,好天便可上路训练。
跟着鸽会训了一次160公里,500公里比赛前一共训练了9次,鸽群的状态同往年比就是不一样,装进笼中,纹丝不动,连鸣叫斗嘴的都很少。
往年派子女或请鸽友出训,我在地图上量出空距,指定地点,但司放地的天气情况和具体地形我看不到,沿途有没有雾也不清楚,司放场地选的好不好也不知道,放飞前的稳定期不好掌握。
在家看归巢情况有时觉得不太正常。今年我几乎站站到场,第一手训放资料全面掌握,对鸽群的状态的了解也觉得更准确。
问:您私训最远到达什么距离?
答:200公里拐弯。
问:为什么还要拐弯?
答:(笑)拐弯是当地方言,稍微多一点儿的意思。原来我跟鸽会训过300公里,后来我的好友,《中华信鸽》和《赛鸽天地》特约撰稿人王伟克老师力劝我放弃300公里的训放,因为这一段是盲区归巢不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开始我没太在意,慢慢的感觉确实有这种现象。
如果我市500公里和700公里同时比赛,我就让准备飞700公里的赛鸽参加300公里训练,放500公里的鸽子我就撤下来。
200公里上下的训练完全能达到目的。真正说服我的,是王老师在《赛鸽天地》上写的“3大于5”的文章,看了印象很深。
问:您为什么肯把自己的训练方法毫不犹豫地全盘托出?
答:没有什么可保密的。
我养鸽子全力以赴,一切以它们为核心。夏天我钻鸽舍试试它们热不热,冬天我钻鸽舍试试它们冷不冷。打扫鸽舍,一天至少一次,喂食饮水什么的都不用说了。
你有多少投入,鸽子就给你多少回报,这不是嘴上说说好听的,实实在在就是这样。
很多鸽友业余养鸽,没有条件达到我现在这种程度,尤其是训练环节,更难如愿。所以我不怕大家都来摹仿我(笑)。
也有只跟着鸽会训几站也能飞好的,但从我棚多年的实践证明,还是适当多训,成绩来得更扎实。
国外资料介绍,欧洲名家也是在比赛之前,通过频繁训放,将劣质幼鸽先行淘汰,咱也是学的人家。
“训”比起“种”和“养”来更难做好,是个薄弱环节。好比坐小板凳,三条腿都硬实,才坐得稳,不能有瘸腿。
笔者:您的比喻很形象,这次来又收获很大,多谢了!
答:客气什么!
E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